客户热线 : 95540/0431-95540

用户登录 /免费注册

账号

密码 忘记密码?

首页 > 服务中心 > 金融知识宣传教育

聚焦3.15丨三种新型电信诈骗,你不得不防!

发布日期:2022年03月18日

    近期,不法分子假借保险的名义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例呈现多发态势,且套路多样,稍不注意就会陷入圈套,造成经济损失。今天,我们将为大家列举分析常见的诈骗手法,来增强大家的风险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。

     违法案例

    近期,李先生接到一个开头为“177”的电话,来电自称是某保险公司工作人员,说出险车辆已定损完毕,理赔款已汇至李先生银行卡上,要求李先生到柜员机核查。

    由于前段时间李先生的确向保险公司报案申请理赔,且对方在电话里也报出了自己的姓名与车牌号码,李先生就没有多想,随即在附近找了一台柜员机,然后按照对方指示,选择英文界面核查资金到账情况。

    直到后来,李先生收到银行跨行转账的短信,才发现被骗。

    案例结果

    经保监局及公安系统联合调查后发现,此案件为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掌握被害人交通事故理赔信息,并假冒保险公司理赔人员实施的电信诈骗。

    电信诈骗常见方式

    前段时间,公安部公布了48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,其中,电话类诈骗占63.3%,短信类诈骗占14.8%!各种新型电信诈骗手法,都值得广大民众引起警觉!

    我们也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假借保险的名义实施电信诈骗的手法,提醒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。

    常见手法一:

    冒充保险公司人员以补充保险理赔资料为名,或以快捷支付保险理赔款为名,让保险消费者信以为真,降低防范心理,从而听取他们的指令。然后诱骗保险消费者按照短信或电话指引去银行ATM机操作,转走其账户资金。

    常见手法二:

    冒充保险公司人员,谎称发现有人正利用保险消费者身份信息在外地办理了社保卡,购买了违禁药品,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,引发保险消费者的心理恐慌。借此假意帮助保险消费者,提供虚假的公安机关电话要求其申诉,最后冒充公安机关诱骗保险消费者将资金转移至相关账户。

    常见手法三:

    冒充保险公司人员,谎称保险公司正在举办客户回馈及答谢等活动,以给保险消费者邮寄礼品为名,诱骗其为此支付快递费用。

    如何避免电信诈骗

    假借保险的名义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件屡见不鲜,诈骗分子花样百出,身为保险消费者,我们可以这么做:

    一、不轻信!在保险理赔过程中,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短信,不轻信保险公司出现系统故障,要求客户到银行转账汇款等说法;

    二、不透露!保险公司员工不会以任何形式索要客户及其家人的个人信息,特别是姓名、身份证号、银行账户、密码等资料,不要轻易向陌生人提供这些重要信息;

    三、不转账不汇款!保险公司支付理赔金不需要保户的银行账户密码、信用卡有效期、信用卡背面的验证码以及微信、支付宝支付密码等支付验证信息,更不会要求客户到ATM机上进行转账汇款等操作。

    最后建议大家:如接到类似电话或短信,应及时拨打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电话联系核实。一旦发现可疑线索,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,并向投保的保险公司进行举报,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。